隨著5G基站建設的推進,預計在2020年以后智慧路燈初步形成規模。
除了形態優美,這些智慧路燈桿還匯集燈光控制、LED屏幕顯示、5G基站、智慧報警等多種功能于一身,并通過“多桿合一”使道路變得更加整潔,成為城市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其實,智慧路燈桿早在2016年就被多地試點,但一直未成氣候。
5G近段時間進展神速,目前已經建成8.6萬個基站,預計到年底突破13萬個。而無論從高度、間距,還是從電源配套、安全和管理等角度考慮,智慧燈桿都是5G微基站的天然載體,5G微站的超密集組網將帶動海量智慧燈桿需求釋放。
自2018年以來,多個省市都出臺了通信基礎設施的政策,其中有不少政策提到了一桿多用的實施,以及部署5G網絡,并且其政策內容與智慧燈桿產業明確相關。
以深圳市為例,根據《深圳市多功能智能桿三年建設規劃(2018-2020年)》,2018-2020年深圳市將建設多功能智能桿超40000根,按照每根智能燈桿平均造價2.5萬元測算,2018-2020年深圳市的智慧燈桿市場規模將達到10億元以上。
從煤油燈到LED燈,路燈經歷了漫長的進化史。而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路燈升級也從“照明”效果的優化轉向感知、控制的“智慧化”。
“智慧化”意味著路燈能通過自身感知來“聰明地”完成自動開關、調節亮度、監測環境等任務,從而一改高成本、低靈活度的有線人工控制。與傳統的路燈相比,智慧路燈桿不僅能為行人、車輛照亮道路,還能充當基站為市民提供5G網絡,能作為智慧安防之“眼”來維護社會環境的安全,能搭載LED屏幕向行人展示天氣、路況、廣告等信息。
2016年被認為是我國智慧路燈桿落地的元年。年初,中興通訊在深圳工業園試點了首個Blue Pillar智慧路燈桿;4月,陜西省政府聯合鐵塔公司、中興試點智慧燈桿;12月上海三思制造的20座“高大上”的復合型路燈桿在北京左安門西街亮相……一時間,各地智慧路燈桿試點的消息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不小的共震。國內智慧燈桿與國外的發展幾乎同步。2015年開始,美國通信巨頭AT&T和通用電氣攜手為美國加州圣地亞哥市3200個路燈安裝攝像頭、麥克風和傳感器等,具有找停車位和偵測槍聲等功能;洛杉磯市為路燈引入聲學傳感器和環境噪音監測傳感器以偵測車輛碰撞事件,并直接通知應急部門;丹麥哥本哈根市政部門在2016年底前將2萬盞配備智能芯片的節能路燈安裝在哥本哈根街頭……智慧燈桿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從功能上來說,智慧燈桿具有智慧照明、通訊基站、微氣象監測、視頻監控、Wi-Fi覆蓋、LED信息顯示、公共廣播、充電樁等功能模塊。目前,智慧路燈桿的這些功能可以根據業主的需求進行定制,而定制的目標也不再是功能的堆砌,而是實現平臺的聯動。
從整個物聯網產業生態圈的角度來看,智慧路燈生態主要包括:傳感器、芯片、通信模組、通信網絡、物聯網平臺、操作系統、集成應用。傳感器是智慧路燈的“五官”,完成外界信息的采集;芯片是智慧路燈的“大腦”,完成信息處理;通信模組是智慧路燈的“聯網器件”,是實現通信的底層硬件,是芯片、存儲器、功放器件的集成體;通信網絡是智慧路燈接入互聯網平臺的“通道”;平臺層是整個智慧城市的“中樞”,用于整個路燈系統的連接、管理、應用開發。
智慧路燈燈體屬于物聯網的集成應用層,處于產業鏈的中下游。根據“全球物聯網觀察”分析的數據可知,集成應用層占產業鏈價值的30%-40%,利潤空間大。
但是,方興未艾的智慧路燈桿卻在2017-2018年遭遇挫折,相關落地進展一時杳無音訊。智慧燈桿單桿成本高達3-8萬/根,而盈利模式卻尚不清晰,運營歸屬權限不明確。比如,對于“由通信運營商還是城市建設方來主導?”等問題都沒有可借鑒的項目及模式。除了運營問題,利益協調問題也十分嚴峻。智慧路燈方案中涉及氣象、交通、城市建設、廣告管理等不同領域,隸屬于不同的國家機構和部門管理,運營商與不同部門的溝通協調面臨眾多挑戰。另外,由于智慧燈桿推廣項目“集體卡殼”,可供參考的行業規范和標準也遲遲沒有出現。踩著“物聯網”概念風口飛馳而來的智慧路燈桿才剛剛落地,就“碰了一鼻子灰”。它亟需要一股新的動力、一個強大的推動者和一套能引領行業的規范標準。
2019年,高歌猛進的5G為智慧路燈桿產業帶來了希望。今年4月,國家頒布《關于2019年推進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的實施意見》提出:“鼓勵基礎電信企業、鐵塔公司集約利用現有基站站址和路燈桿、監控桿等公用設施,提前儲備5G站址資源。”近日,搭載5G基站的智慧路燈桿在北京各地區試點推行。而早在今年3月份,廣州天河南二路一批新式路燈已經落地,集合了視頻監控、基站、道路指示牌、手機充電接口等元素。
廣東省走在智慧路燈桿推廣的排頭。3月14日,由廣東鐵塔牽頭發起的廣東省智慧桿產業聯盟正式成立,為廣東省之后的智慧路燈桿項目協調工作提供支持,隨后廣東省深圳、韶關、惠州等多地紛紛跟進了智慧路燈桿試點。除此之后,其他各個省份試點智慧路燈桿的消息也紛至沓來。今年5月底,福建省廈門同安區中山路建設投放60盞智慧路燈;據浙江省嘉興市中心城市品質提升工作指揮部透露,今年9月底前,144個“智慧桿塔”將在市區三元路“上崗”……記者進一步探查發現,在剛剛過去的半年多時間里,全國各省市已發布了30多份關于智慧路燈桿、一桿多用、5G智慧桿塔等的相關政策。
值得欣喜的是,近日,全國第一個省級“5G智慧燈桿標準”也誕生了。8月8日,廣東省發布了長達79頁的《智慧燈桿技術規范》,對智慧燈桿系統設計、施工、檢測與驗收、運行和維護等作出規定。
目前,政府需求較前兩年發生了較大的轉變。以前是企業向政府推薦建設智慧路燈桿試點,而現在是政府有比較明確的需求,政府自己來定義標準,企業根據政府出資的體量進行項目配置。自此,智慧路燈桿有了5G這一新鮮動力,有了政府這一有力推動者通過政策協調各方,并出現了全國第一個省級智慧燈桿標準引領方向。這為“誰來用,誰來建,誰來運營”智慧路燈桿等問題的解決準備了條件。一場智慧路燈桿產業的變革在全國范圍內鋪開,智能路燈桿產業的搶灘大戰蓄勢待發。
智慧路燈桿相關技術在2016年已經比較成熟,在經歷了2017-2018年的低迷之后,2019年,5G的推廣、各地政策的強力助推、省級區域內行業規范的形成,有望在未來一到兩年里促進智慧路燈桿產業迎來新的落地熱潮。華為無線站點產品線總裁郝應濤表示,5G的建設工作才剛剛開始,但是依據2G、3G、4G的發展規律,我們預估,在1-2年內,通信運營商會以宏站的建設工作為主,2020年之后,燈桿基站等微站的建設將會逐步形成規模。雖然在政府的推動下,廣東等省市已經建立了聯盟及產業規范來促進智慧燈桿的落地,但是“誰來主導”的問題仍在解決中。正如大華智慧路燈桿負責人王繼勇所說:“目前企業在業務上已經沒有太大問題,主要難點還是‘誰來主導、誰有需求、誰來出錢’的問題。廣東的智慧燈桿聯盟能很好地協調了項目的推進,這對其他很多省市可能是不錯的借鑒。”而深入到真實的落地實踐中,智能路燈桿企業也面臨著更多實際問題。中智德CEO張桂春表示,玩家大量涌入引發的市場混亂、市場對智慧路燈系統的認知匱乏、智慧路燈桿偏高的成本等,都是當前智慧路燈桿行業面臨的重要難點。新技術落地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即使技術早已成熟,在落地應用中也可能出現動力不足、場景需求判斷失誤、主體不明確、利益難協調等結構性問題,技術應用涉及的模塊越多、領域越廣,問題可能越嚴峻。在未來一到兩年的智慧路燈桿的落地推進中,各路玩家會經歷怎樣的實踐探索和重新洗牌,我們拭目以待。
實時采集各系統設備數據,云端快速生成大數據分析模型,中控集中運營真正做到可控化、可視化、可量化、自動化,提升運營效率、客戶體驗和投資回報率。是中國高端商業寫字樓、商場,酒店、園區、醫院的智能化首選配置。